基本上,「陸客團」現象就是一條龍的「坑蒙拐騙」大集結,從低團費、低品質、洗荷包、壟斷餐飲住宿一直到低安全交通,參與業者腦中的意念無異於「豬仔買賣」。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業態,不僅存在於台灣,也同樣存在世界其他國家,包括歐、美、日。
在歐洲碰到過陸客團,義大利停留2天,48小時內遊遍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米蘭,每個景點下車拍照15分鐘。那也是低價團,但低價歸低價,歐洲的配合業者並未淪落到賺「血汗錢」的地步。為何?因為人家法治嚴明,包含了勞動法令、安全法令、稅務控管、導遊職業訓練等。
但在「大中華」圈,香港、台灣一方面斥責陸客團素質低,一方面睜著眼容許「自己人」用低廉血汗代價參與坑蒙拐騙一條龍,這究竟是愚蠢,還是文化八字的暗合所致?
在這件事上,香港社會又比台灣社會高尚一些,並沒有在北京控制團客數量、生意劇降之後,上街遊行要政府負責生計。香港人的商業邏輯究竟是清楚的,懂得政治歸政治、商業歸商業。政治不滿可以對政府抗爭,但是商業決策是當時自己做的,願賭服輸。
台灣呢?有商業利益的時候,「民主」就是「人民自己做主」,商業決策失敗的時候,「民主」瞬間變成了要政府「為人民做主」。商業上願賭不服輸,這算什麼好漢?如果各行各業都如此,台灣經濟還想在世界上混嗎?
台灣一些人認為「商人」壞了台灣社會,其實,搞壞台灣社會的卻正是「商人不商」:在一個商業邏輯不清的社會下,人們很難當一個服從商業邏輯的純正商人,而必須用政治邏輯和政客勾搭,用情緒原則和市場打交道。「無商不奸」現象是社會縱容出來的,只適用於某些特定社會,否則世界上不會出現商學院和MBA。
台灣政府及社會,若無能用商業邏輯來對待「陸客來台」旅遊經濟,那就等於是自招政治虎頭蜂。陸客團代表的是對岸的政治力,而自由行代表的是台灣的文化力;前者的成敗靠得是政治邏輯,而後者的成敗靠得是商業邏輯。請問,在兩岸經濟交道上,台灣希望是政治力掛帥,還是商業力掛帥?選擇前者的,恐怕不是政客,就是靠政商關係吃飯的政商吧。
當年的「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不是陸客團喊出來的,而是發自自由行人士內心的。說個真實小故事。我帶著來自北京的一位80後遊淡水,路過垃圾車,旁邊一位陌生媽媽的小孩對媽媽說:媽媽,垃圾工人好辛苦啊。媽媽回答:「對啊,所以你以後不要亂丟垃圾」。這位北京80後側聽到後激動不已說:要是在北京,媽媽的回答一定是「是啊,所以你要好好讀書,否則將來和他們一樣。」
台灣雖然距離「公民社會」還很遠,但卻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平民社會」,不管內部鬥爭亂象如何,對台灣的日常平民精神是該有信心的。陸客自由行,才是台灣在兩岸旅遊經濟這領域該著力的方向。新政府,應該片面地直接宣布,將每日5000的自由行名額開放到1萬人,甚至5萬人。
倘若一定要談政治,那就喊出「讓1億中國年輕人看到台灣之美」的目標。看北京如何接招?擋下團客可以有100個藉口,但是大幅擋下自由行客,只會在人民心中創造一個感覺:為什麼害怕我到台灣看一看?
極度恐中者可能不會同意大幅度開放陸客自由行。但是,極度恐中其實是一種對台灣社會沒有信心的表現,甚至是一種對自己都沒有信心的表現。如果未來10年間有1億陸團客來到台灣,那肯定對台灣是個問題,因為在一條龍坑蒙拐騙的流程下,他們的大多數看不到台灣的平民精神,甚至看不到台灣島上最美的山水。但是,如果來的1億人是自由行客,即使其中一半是共產黨員,基本上台灣就OK了。同樣的,對於陸生名額的態度,也應當如此。
用清楚純正的商業邏輯來推銷台灣日常生活中的平民精神,才是台灣吸引陸客之道。推動、懷念一條龍的人,醒醒吧,願賭服輸,有點出息好不好?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