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uanlan.zhihu.com/qu-yi/20618584
李伯祥:跟马志明交情不错,是那种俩人见面非得死一个的那种。
田立禾:有点儿像《天龙八部》里头的虚竹,师父收他时,很多徒孙都比他大了。虽然岁数小,却学到了师父的很多真传。
魏文华:骆玉笙说,文华的嗓子,唱大鼓也饿不死啊!
孙少林:被徒子徒孙捧上天的一个人,仗着济南没嘛曲艺名家,录音见光死。
张文顺:相声族谱第五代涌现出一大批“德字辈”这种欺师灭祖的事情,张文顺是始作俑者。
于谦:他的智慧不只在于捧哏上,更在于处世为人的哲学上。
何云伟:脑子光用在艺术上了,为人处事上一点儿不懂。
岳云鹏:跟何云伟相反。
曹云金:最坚定支持他的,恰恰是一帮女观众,拿他当韩庚、张根硕那么粉着他。
徐德亮: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许多北京大学生票友的未来。
裘英俊: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许多天津大学生票友的未来。
赵津生:就指着杨议那个电视剧的那个片段活着了。
佟有为:同上。
马树春:同上。
佟守本:天津相声界为数不多能让人肃然起敬的艺人。
王自健:艺术上是个票友,人性上是个专业演员。
张伯鑫:一个比王自健还王自健的人。
郭德纲:争议颇多,相声界的“周鸿祎”。无论如何,他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一个行业,注定会在中国曲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阎秋霞:白派京韵大鼓演员。最后一位白派京韵大师。
赵学义:鼓曲界的通天教主,对下一代的教育堪比桑红林,是白派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改革家,现在的大多数中年鼓曲演员里多少都受她的影响。
李树盛:要是没有他,白派京韵一半的作品很可能活不到21世纪初。
王莉:不串词儿就不易。
马志明:白派京韵最有力的推动者和倡导者。其实老头儿心里死腻歪了,每次台下都喊“焚稿,焚稿!”,一段焚稿唱了六百多遍了,搁谁谁不腻啊。兴许哪天老头不高兴,说:“既然大家都爱听焚稿,那我给大家唱回《凤仪亭》吧!”
马慕容:虽然是女鼓王林红玉的弟子,却主要演出白派京韵大鼓。特点是韵律感强,跟弹簧似的,鼓套子就一个点儿,人称“弹簧大鼓”“气功大鼓”。王喆有云:“别再是跟张志宽学的吧……”
张秋萍:师从林红玉,年轻时又偷看小岚云,奠定了当今刘派京韵头把交椅的地位。
杨凤杰:调门低,没高腔,屈居张秋萍之后排第二。
种玉杰:年轻时长得很屌丝,岁数大了反而越发有大叔范儿了。代表作是京韵大鼓《卢沟晓月》……北京曲艺穷祸祸二人组成员。
王玉兰:可惜一幅好嗓子,唱京韵和梅花都爱拖腔,在天津不受待见。代表曲种是含灯大鼓,灯架子很讲究,抗震8.0级的,怎么晃悠也不掉,估计是哪个土木工程师设计的。北京曲艺穷祸祸二人组成员。
徐少兰:在北京备受尊崇的票友。
王惠:幸亏嫁了个好人家,不用再唱大鼓了。
陆倚琴:大酸梨,眼神凌厉,有一批老头组成的铁杆粉丝团。
籍薇:最大的功劳,是第一个梅花大鼓的中国曲协副主席,身段、气场、嗓音都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最大的遗憾是没什么传统活,在新梅花调这条错误的路线上越走越远。
赵玉明:就算不唱单弦,她的京韵也能和良小楼、孙书筠平起平坐。
张蕴华:“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
刘春爱:有人说,骆玉笙嗓音最大特点,就是高音不尖,低音不浊。很幸运的是,她的大弟子陆倚琴和二弟子刘春爱分别继承了这两个缺点。
杨云:早年据说是工人,唱过戏,后来唱单弦。所以现在鼓套子水得一13。
冯欣蕊:我看骆派京韵大鼓的未来就指着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