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消失的劁骟匠 (转帖)

消失的劁骟匠
2018.08.21 18:10:17
字数 1290
阅读 2101

从前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养一两头猪,一来积攒农家肥上庄稼,二则充分利用粮食的废渣麸皮喂猪,一年下来多少有些收入,这在当时是农民唯一正当的收入。

生产队都养牲口,用来犁地,种地,帮人做庄稼。犍(公)牛,吊(公)驴,二(公)骡,二(公)马都要骟割去势,使它驯服,好服从人的驱使,更好地帮人干活。

牙(公)猪,乳(母)猪除少数留作种猪外,大部分都要阉割去势,它们就驯服温顺了许多,便于生长和育肥。因此,有这方面技术专长的劁骟匠在当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业,也是很吃香的一种职业。

劁骟匠这个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它不用人吆喝,但它却有明显的标志。他们往往推着自行车游村转巷,在自行车头上挑着红布条的标识,或挂着几个血淋淋的猪,羊,牛等生畜的蛋蛋。一进村,"滴铃铃"的自行车铃声按一定的节拍不停地脆响,人们就知道是劁骟匠师傅来了。

其实,劁,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按度娘的说法,劁是指猪,狗,鸡,猫等形体较小的动物的阉割去势。劁猪最常见,而劁鸡劁猫只是听说,从未见过。骟是指马,骡,驴,牛等大型体牲口的阉割去势。阉割大牲口很费事,它们的体力大,又是踢腾又是尥蹶子。事先须用绳索捆绑四肢,然后才能实施骟割。

经常来我们村子的阉匠师傅是个精瘦高个子的中年人,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一看就是那种非常干练的人。腰带上挎着皮套,里边插着各种长短大小不一的刀具,滴溜在屁股蛋上,走起路来,来回晃荡着。经过较长的接触,人们知道他姓王,家离我们这十几里的地方,也称得上是乡党。

王师傅手艺在我们方圆十几里可是响当当的好把式。他一把捉住猪娃,立马放倒膝盖一压,刀子轻轻地一划,用刀把挑出,刀子一割,一两分钟,猪吱地叫几声就没事了,除了伤口有点血红,再没向外流出几滴血。他就是这样动作神速,技艺精湛。

但村里也有个别的吝啬鬼,不愿掏这块把钱,找自己对近的大胆的年轻人,牙猪目标明显,一般没多大的难,只是太慢了,流血较多,猪可遭罪了。要是阉乳猪,难度可就大了,有的外行划开了肚皮,可总是找不着花肠(卵巢)急得满头大汗。要么把猪给整死了,要么阉割得不彻底,猪大了,又几次三番地发情跑圈子,如果正赶上催肥阶段可就麻烦了。好不容易快肥了,猪跑圈子不吃不喝,瞎折腾,几天下来,又掉膘了。

王师傅到底是专业人士,那么多年,从没出现过一例事故,在我们这一带留下了好口碑。那时阉一个牙猪一块,一个乳猪一块伍,阉乳猪较麻烦,阉后还要缝几针,当然要贵一点。有时还能揽上生产队的牛啊,驴啊,骡马大生口。阉生口的价格要比猪高出许多倍。这在当时,王师傅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有时骟牲口还可落下几个蛋蛋,这可是精致而富营养的珍品,可以改善一下伙食。难怪他的体格那么好。

周边十几个村的活全让老王给承包了,他一天几个村轮流转悠。每隔两三天,王师傅就骑着他那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嘀铃嘀铃地进村了。

村里人像见到了好久不见的老朋友,老远就迎上前去点头招呼:"王师来了。"王师傅人也和气,满脸的笑容,掏出纸烟,又是递烟又是点火,热情的不得了。

九十年代以后,集体解散,农村人农闲时都外出打工,很少有人养猪和牲口了。王师傅很久不再进村游街蹿巷了。从此再也听不到清脆的"嘀铃滴铃"声了。从此劁骟匠这个行业从农村消失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