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witter.com/fangshimin/status/1587980113089437696
9:28 AM · Nov 3, 2022
方舟子·Twitter for iPhone
施一公、颜宁搞的结构生物学,类似于30年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那时候如果克隆、测定一种重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就可以发一篇高档论文。
我入学没多久就作为第N作者有一篇《自然》论文,就是因为我帮助做了测序。
后来核酸测序自动化了,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事。
但研究分子生物学,获得基因序列只是起点,
主要是后面的功能研究,测序自动化反而有利于这个领域的发展。
施、颜则只会解析蛋白质晶体结构,
有别人没有的条件(施从刘延东那里搞到3亿元经费买冷冻电镜,全世界独一家)、
有廉价劳动力,不停地解析蛋白结构,
解析一个就可发一篇高档论文,
一年解析几个蛋白发几篇高档论文,本来可以这么一直混下去
不料谷歌人工智能程序今年把已知的上亿种蛋白质的结构全破解了,
大部分结果和用实验获得的一样好,以后只会越来越好,而且开源谁都能用。
于是颜宁的专业就悲剧了,当然不会马上失业,但没前途是肯定的。
而她除了解析蛋白结构又不会干别的,没法转行做功能生物学研究,毅然回国当学官、学商是最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