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徐元民回忆录---忆儿少---072小學時代20200129

小學生有6個年級,大致可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其實每一年級都有其階段特性,每升上一個年級都有所成長。印象中,1-4年級時都還很乖順,早上準時到校,全班分工打掃,接著早自修,我印象較深的就是全班朗讀課文,通常由班長帶頭,有時還會和隔壁班同學PK誰的聲音較大。



5年級時最野,晨間除了負責教室清潔工作,也被分派校園、老師辦公室從事打掃工作,因此有些同學開始會遲到、偷懶、敷衍、趁機玩耍,早自修時假借公差四處亂晃。6年級時為了升學,管理嚴格,但免除了公差任務。許多為人父母者都會抱怨,為何我的孩子在學校十分乖巧,會聽從老師的話打掃環境,回到家裡父母卻叫不動自己的子女做家裡的清潔工作?
早自修之後,全體師生都要參加升旗典禮,全校一千多人齊聚操場,採用軍事化管理秩序,相當嚴肅,整隊、唱國歌、升旗、行禮、師長規訓,偶有頒獎儀式,接著隊伍拉開做早操,低年級的早操動作簡單,與中、高年級的不同,而且導師都會排在最前面示範,全校師生隨著音樂做完十節早操。下午放學前先灑掃環境,再舉行降旗典禮,之後排路隊各自返家。低年級的只上半天課,有時上午、有時下午上課,所以每天只參加升旗或降旗。這種規律的生活,不僅在培養學童的愛國情操,也在養成規律生活的習慣。

在這個年代,所有的學童都是自己從家裡徒步上學,即使低年級的小朋友也不例外,有少數高年級的會騎腳踏車上學。這時也還沒流行課後輔導或安親班,學童擁有自主時間,不太有課業壓力。我就業之後,大多數的學童都是家人用各種交通工具護送上學,少了徒步的運動量,少了上學途中的見識,也少了獨立自主的能力訓練。

中午休息時間,每一位同學都回家吃中餐,即使遠途的同學亦很少例外,我尚未看過有人帶便當,因為學校沒有蒸飯設施,也沒看過有人外食,沒有家長送便當到校。返家吃中餐可說是健康又省錢。學校有一個福利社,販售零食和文具。在5年級時,坐我隔壁的同學堂哥結婚,獲一紅包,沒交給父母,私下當作自己的零用錢,他在福利社買了好幾個水煎包請同學吃,是我唯一在學校吃到的零食,美味到不行,迄今還懷念不已。現代的學童體重過重,應當與過多的外食有關,或者說,現代的外食明顯的不夠健康。

上學要穿制服,夏季男生白色短上衣、卡其短褲,女生白色短上衣外搭淺藍色洋裝,冬季男生長袖卡其上衣配卡其長褲,女生長袖卡其上衣配洋裝,太冷時自行增加毛衣或外套。小學時似乎不太怕冷,沒印象有寒流的經驗。由於經濟條件普遍不佳,幾乎每位同學都只有一套制服,每週才洗一次,由於男生活動力強,除了星期一之外,每天都穿著汗臭味制服上學,週日母親邊洗衣服邊抱怨。有一說法,統一制服是為了便於管教學生,培養學生的認同感和榮譽感,也有人說,統一制服,是不讓同學間比較貧富,也不讓學生過於重視外表,將注意力集中在課業之上。

小學沒有燒水設備,學校有供應開水數桶,散置在教室走廊,這些水是再加漂白劑殺菌的自來水,有異味,有些人不喜歡喝,但根本不夠喝,有些同學會自備水壺,我們男生懶惰又好動,口渴了就喝自來水,但不要被老師看見,老師交代我們不可喝生水的。

學校有好幾處公共廁所,男廁為一整條溝槽,女廁有隔間,但經常被破壞,他們女生上廁所都會結伴,有時還會用外套幫同伴遮蔽門的破洞。斯時的廁所還沒有抽水馬桶,整個大型化糞池臭味撲鼻。廁所的清潔工作由6年級的不升學班負責的,真是勞苦功高。每一個人每天都要上好幾次廁所,但那是每個人最不喜歡去的地方,雖然老師規定每天都要帶手帕、衛生紙,但是多數同學內急時,就私下作業本空業充數。

教室的課桌一律是雙人座,有抽屜,椅子是單人座,有靠背,都是實木的材料,很厚重結實,桌子的側面可以掛書包。座位都以身高編排前後順序,除非視力有問題。低年級時男生女生同課桌,相安無事,中年級時男生女生開始劃清界線,互不侵犯,甚至用書包置於課桌中間當隔牆,高年級時不再安排男女同課桌了。這就是我們當年的兩性教育模式。

從一年級開始,每間教室都會佈置得相當豐富,中年級開始,班導師會指導同學佈置教室,通常女生比較聽話,善於佈置,也有巧思,但男同學的破壞力很強。班導師的桌椅是大人規格,置於講台的一側,黑板是黑色的,之後改為深綠色,比較不會反光。講台約20公分高,也是木製的,下面可以放置清潔用具,六年級時流行補習,督學到校視察時,大家便把參考書藏於講台下。講桌置於講台中間,上課時同學最常走到講台旁的機會,就是發考卷的時候,也是吃“竹筍炒肉絲”的場合。教室如同自己第二個家,一年一換,但是有些男生破壞力強,用小刀在桌上雕刻,將掃把當刀劍互鬥,板擦成了棒球亂投,拿起粉筆四處塗鴉,說真的,這時的體罰絕對是有效果的。

全校校舍呈ㄇ字形,一、二年級時我配在西側新教室,三~五年級配在北側舊教室,六年級時學校校舍擴建成口字型,我的教室配在南側最新的教室。5年級開始,學校開始設有特別教室,印象較深的有音樂教室、自然教室。還有保健室、教具器材室、教師辦公室,我們很少進去。操場有一座200公尺的田徑跑道,另有一個沙坑,同學喜歡在此跳高。四周有許多遊戲設施,攀爬架、單槓、旋轉器材等,下課時通常被高年級男生霸佔。我長大後,比較有機會參觀其它學校,發現我們的校園可是中上層級了,已經很幸福了,比起有些偏鄉的小學,校園雖大,但很少遊戲器材,而多數市區的小學校園,實在小的可憐。

校園的東北角有一座集中垃圾場,5年級時由我們班上負責清理,紙類垃圾用火燃燒,我曾和同學在此燒塑膠袋,讓塑膠融化成乳狀滴下,好玩之餘,相互捉弄對方,一坨溶膠甩在我右手背的虎口上,痛哭到不行,迄今疤痕還在。校園圍牆外有好幾攤的小販,男同學會翻牆出去買零食,當然,這是違規的。

5年級時,我們這一班是全校最皮的一班,狀況特多,秩序最差,我也跟著放蕩起來,經常學農村來的同學打赤腳,成群偷跑去水塘游泳戲水,偷採水果,同學最合作的就是考試作弊,濟弱扶傾,我的成績也一落千丈。有一次,班上始終第一名的學霸,無意間看到教室裡,老師桌上一張附有答案的考卷,才看了幾眼,被老師趕走,這張考卷只有20選擇題,答案為123123的規則,我認為最後2題為13,不是12,結果許多同學都考100分,包含許多成績比我差的同學,我和被我護航的幾個同學只得95分。

6年級進入惡補階段,每天國語、算數、作文三科,考試、測驗多於教學,實施打罵教育,成績表現不如老師預期者,體罰訓誡,為了免於皮肉之苦,同學各有對策。坐我隔壁同學購得一支藍紅合一原子筆,趁相互訂正考卷時,更改答案,讓總得分不致太離譜,少被打幾下。

我們的校長簡鐘奇,高瘦溫馴寡言。我的班導師,一年級時是一位非常年輕的女老師,娃娃臉、短髮、親切,但我忘了其姓名,二年級換了侯銀華老師,高壯、嚴肅、按部就班,三、四年級由汪敏老師接任,略矮、圓潤,不乖或不用功的同學會被處分,她有一陣子懷孕、請產假,五年級由鄭震戊老師擔任,他好像是從九曲堂調過來的,每天搭火車來學校,威而不嚴,班上同學開始放蕩難管教,他雖兇同學卻不怕,可能下手不夠重吧。

六年級為李玉亭老師,由於開始準備升學補習,全年級分為6個班級,2個教學組合,忠孝仁班一個組合,愛信義班一個組合,採能力分班,其中二個班為不升學班。我被編在義班,我們這個組合的三位導師李玉亭、林敏雄、黃景洛,分別擔任國語、算數、作文三個升學科目,其餘課表所定科目一律忽略,此乃升學主義下的教學模式。在考試領導教學下,三位老師對考試表現欠佳的同學之體罰方式各有特色,李老師善藤鞭,對男生會捏ㄋㄟ ㄋㄟ,林老師慣用巴掌伺候,黃老師則使用細竹絲打手指背。

我家就在國小旁,相隔校門只有十公尺,假日時,學校的操場猶如我的遊樂場,玩躲貓貓、警察捉小偷、抓蜻蜓、玩“草仔霸王”。全校有二位校工,“老鍾”可以說是全校總管,住在校園一角落,24小時服務,非常盡責,也很兇,我們經常被他追著跑。另一年輕女工友,她經常坐在教師辦公室,對她印象最深的就是負責敲上下課鐘,那只銅鐘之後被電鈴所取代了。

1-5年級採常態編班,整體教學還蠻正常的,6年級為了升學惡補除外。註冊開學時,最興奮的就是發新課本,有些同學返家後,會用精美的包裝紙“包課本”,父親會從辦公室拿回牛皮紙讓我包課本,開學前幾天還很珍惜,之後就原形畢露了,亂扯亂畫,學期還沒過半,有些男同學的課本,包書皮、封面全非,缺頁、破頁、玷污、塗鴉,大家見怪不怪。放學之後,作業最多的就是寫生字,一個字要重複寫一行,父親幫我買的生字簿一行將近20格,我很羨慕有些同學的才15格,我寫到手痠。中年級的生字簿分行不分格,我就故意把字寫很大,每個生字可少寫好幾次。

小學時的寒假只有二週,暑假有二個月。寒假期間幾乎是在過年前後,年節氣氛濃厚,每天顧著玩,寒假作業都趕在最後一天草草了事。暑假漫長無所事事,除了被父親逼著寫暑假作業,還要學毛筆字、寫日記,我都很排斥。暑假過後的開學日,看到許多同學都長高了,老師重新排座位,但我還是坐最前排。

我曾在三年級時獲得過全班的獎學金,也是我擔任學生身份期間唯一的一次。那次,我並不是全班第一名,而是全班第一名的胡同學獲得全年級的獎學金。為此,汪老師給了我一張空白的“清寒證明”,要我找鄰長蓋章,當時我不懂清寒為何物,雖然只有20元,卻是個難得的榮譽。

小學唸了六年,能夠還有印象的事件,都是深刻的,所以大人不能用自己的眼光,認為兒童是幼稚的、無知的、沒見過世面的。



作者:徐元民(歡迎轉載或引用,並註記文章來源出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