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柳条人】 英国1973(终于又找到这部片子了!)

(原链接已失效)

=========================================
终于又找到了原版英国1973拍摄的《柳条人》!!!
百度盘:链接: http://pan.baidu.com/s/1hrWAejU 密码: e3dr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链接已被该网站删除。
不过我找到一部美国翻拍的片子,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
http://www.acfun.cn/v/ac1461340
情节是差不多的,但味道不一样。
感觉还是英国拍的原片比较震撼。

TOP

《柳条人》归来:原版与重拍版《柳条人》(《异教徒》)比较赏析
图宾根木匠 发布于: 2008-01-22 13:38
http://i.mtime.com/t193244/blog/630735/

1973年5月,英国新锐导演罗宾·哈迪完成了一部低成本恐怖片的拍摄,该片是根据大师级编剧安东尼·沙菲的作品所改编(沙菲曾完成过《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一系列著名影片剧本的写作,成功的塑造了大侦探波罗这一影史上的经典形象)。有了沙菲的剧本打底,哈迪自然是底气十足,以至于他想当然的认为影片也一定会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可接下来的现实却给了哈迪当头一棒,英国的主流院线纷纷拒绝该片的上映,一直拖到年底,才在有限的几家“一票两片”的影院里做了小规模的上映。也就是说,该片是被当作附属的加演片上映的,属于“买一赠一”的赠品范畴。但即使是这样,该片的票房成绩也是惨不忍睹。这一切不免使得哈迪有些灰心,但该片的主演克里斯托弗·李却依然踌躇满志,他相当看好该片的前景,不仅片酬分文未取,还替影片当起了义务宣传员。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在克里斯托弗·李的不懈努力下,该片终于引起了大洋彼岸发行商的注意,在时隔两年之后登上了北美的主流院线,没想到却引来了一轮票房奇迹,被誉为与《驱魔人》、《凶兆》并驾齐驱的三大经典恐怕片之一——这就是影片《柳条人》。

      《柳条人》给美国人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三十多年后好莱坞又把它翻出来整修一新,重新搬上了大银幕,并邀来了大牌明星尼古拉斯·凯奇鼎立出演。但这一次原版导演哈迪却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竭力阻止好莱坞的翻拍企图,甚至找来律师商量法律上的对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哈迪明确提出:“原版影片是如此棒,如此具有原创性,我认为新版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爱德华·伍德沃德是独一无二的。”当然,哈迪最终也没能挡住财大气粗的好莱坞,美国版的《柳条人》于2006年9月如期上映,而这也让我们有了近距离审视英美文化差异的一次绝佳机会——由于美国电影的强势,人们在想起英语电影时往往就不自觉的与美国电影划了等号,而且英美经常并称,似乎英国电影只是美国电影的一个地方分支而已,我想,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柳条人》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澄清。


诡异剧情
      原版的《柳条人》讲述一个名叫尼尔·豪威的英国警官只身一人来到小岛上,寻找一位名叫罗温的失踪女孩,小岛远离不列颠本土,与外界的交通和通讯联系都很不方便。当豪威上岸后,一群聚集在码头的老头们对他表示了审慎的欢迎,但是所有人看到豪威出示的失踪女孩照片后,纷纷表示从未见过。豪威径直来到失踪女孩的母亲莫里森太太那里——这位女士经营着一间小杂货铺,杂货铺里还摆放着很多奇怪的野兔玩偶——得知豪威的来意后,莫里森太太明确的告诉豪威:自己的女儿并没有失踪,她正在屋里写作业。豪威走到屋内,果然看见了一位小姑娘,小姑娘正在画一只野兔。小姑娘说,罗温死了,豪威心中一惊,继续追问下去,这才发现小姑娘口中的罗温其实是一只野兔。
      调查毫无结果,但豪威并不甘心,为了深入调查,他索性在岛上找家小旅馆住了下来。在旅馆的墙壁上,豪威看到一组照片:每年的丰收节,岛上都会选择一名少女跟丰收的农作物合影。但在墙壁的一角,明显有一张照片被人故意取走了。入夜,窗外的呻吟声搅得豪威无法入眠,他来到屋外,却发现野地里有许多男女在交合。远处的墓地里,甚至有一位全裸的女人在抱着墓碑哭泣,阴惨惨的身体在月色的衬托下,益发显得诡异离奇。豪威回到房间里,开始虔诚的祈祷,他默念着《圣经》,以此来消除内心的恐怖感。此时,岛上的居民都陷入莫名的迷狂中,裸体的妙龄少女唱着古老的民谣扭动着自己的身体,豪威则痛苦不堪的捂着自己的脸……

      天终于亮了,岛上的居民们开始手拿彩带围着一根柱子起舞,这显然是某种古老的宗教仪式的一部分。豪威来到岛上的学校里调查,罗丝老师正在讲述岛上古老的宗教知识,豪威打断了罗丝的授课,他表示要将昨晚所看到的“败坏道德”的行为上报给政府,罗丝小姐严正的告诫他,那是属于个人宗教信仰的问题,政府无权干涉。看到罗丝态度坚决,豪威也就不再与她计较,他拿出失踪女孩的照片在课堂里传阅,结果所有的学生都表示没有见过这个人。此时豪威看到课堂一角赫然摆着一张空桌子,不免心生疑窦。豪威强行查看班级点名册,发现罗温的名字刚刚被划掉,罗丝这才告诉豪威,罗温死了,但根据他们的灵魂不灭信仰,罗温只是转世而已。豪威随即来到墓园查看,这里并没有罗温的坟墓。豪威认为岛上的居民合谋杀死了罗温,由于他的一再坚持,豪威被带去见岛上的领主。领主住在岛上一处巨大的古堡里,豪威坐着马车前往,在路上,他看到一群裸女在举行某种奇怪的祭祀仪式。见到领主后,豪威斥责领主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领主向豪威详细解释了这个小岛的由来,而且岛上居民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信仰,豪威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但无论豪威怎么追问,领主既不肯交出罗温的尸体,也不肯澄清罗温的下落。豪威恼怒之下欲离开小岛,却发现交通工具已被人破坏。此时,岛上的居民们都开始积极筹备一个盛大的宗教仪式,人们纷纷戴上动物的面具,豪威决心借此机会查个水落石出,他开始挨家挨户的搜查,并趁乱打昏了一个居民,换上那人的面具和外衣,混入到祭祀的队伍中。在祭祀中,豪威终于发现了罗温的身影,他带上罗温钻入山洞夺路而逃,然而等他出来时,却发现领主早已带着一帮居民守候在洞口。

      罗温兴奋的跑向领主,留下豪威口瞪目呆。原来,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引豪威上钩,罗温只不过是个诱饵罢了,居民们真正的目标其实是豪威。最终,在人们的簇拥下,豪威被扔上了祭祀台,与其他祭祀物一起被付之一炬……
      以上就是原版《柳条人》的主要情节,新版电影并没有做过多的改变。故事主线还是一名警察调查失踪女孩,故事背景还是远离大陆的一个小岛,故事内核也还是神秘、邪恶的宗教信仰,唯一有大幅度更改的,就是对人物的身份设定。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人物重设
      原版《柳条人》中的豪威警探是一个完全虚置的人物,影片对他的背景、来历并没有交待,甚至他为什么会独自一人来调查罗温失踪案也讲得不甚清楚,以至于在豪威拿出罗温的照片后难免让人感到有些突兀。一方面以豪威的级别(Sergeant)不大可能只身前往,而且还莫名其妙的断绝了与总部的联系(在新版中表现为凯奇总在拿着一部手机找信号);另一方面豪威既然详细了解罗温的来龙去脉,那他与岛上的居民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否则岛民们也不会煞费苦心的单单把豪威给骗来。遗憾的是原片在这方面并没有来得及做深入的挖掘,而新版影片也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其实我觉得如果能深入探讨一下豪威和小岛的关系,拍一部《异教徒前传》什么的,可能比翻拍要有意思得多。

      原版的主演爱德华·伍德沃德出神入化的诠释了豪威警探这个角色,堪称英国绅士的银幕代表,为了表达对前辈的敬意,新版中特意将男主角改名叫爱德华,失踪女孩则改姓伍德沃德。但与原版中举止优雅、风度翩翩的豪威不同,新版的爱德华警探是美国内陆的一名公路巡警,终日墨镜不离眼、摩托不离身,活脱脱一副马路骑士的造型,与制服笔挺、彬彬有礼的豪威自不可同日而语。新版影片的开头,讲述爱德华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拦下了一辆超速的轿车,车里坐着一对母女,然而就在爱德华检查母亲证件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至,将小轿车撞了个七零八落,爱德华眼睁睁的看着母女俩葬身火海……自此,爱德华就落下了心结,他脑海中时常会闪现母女俩的身影,甚至不得不依赖药物来保持清醒,原来的工作也无法继续。说实话,对这个人物身份背景的设置我早有心理准备。一般来说,好莱坞塑造孤胆英雄时都会给他加上一段惨痛的记忆,让这个人时不时整出两粒药片来吃,《虎胆龙威》里的布鲁斯·威利斯,《末日》里的阿诺·施瓦辛格,《地狱神探》里的基努·里维斯,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这么安排一方面让主角看起来挺酷,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人物增添一点人性化的色彩,毕竟是大英雄,有一点心理阴暗面也能让角色更加丰满些。
      当然,新版影片既然给男主角加上了心理阴影,那就得增加这方面的戏份。所以,当爱德华乘船前往时,他在甲板上又看见了被货车撞死的小姑娘,直到他吞下随身携带的药片,幻象才消失;当爱德华在栈桥上看见小姑娘溺水时,他又疯狂的跳下水去救起了她,然而他上岸后又莫名其妙的昏睡了过去,直到他醒来时才发现自己怀里抱着一个洋娃娃;当爱德华被蜜蜂蛰咬之后,他又在梦中把自己的同事幻想成了蜜蜂人,从噩梦中骤然惊醒……这些处理应当说有效的渲染了影片的恐怖气氛,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说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总感觉跟影片的主要剧情有些游离,恍惚间竟有几分《角斗俱乐部》中那位悷患嗜睡症的爱德华·诺顿的影子。

      新版影片中还有三处重要场景是完全抄袭原片的:一是男主角来到小岛的方式,都是乘坐水上飞机,只不过豪威是自己驾驶而来,而爱德华则雇了个驾驶员;二是两人都在旅馆里发现了岛上的祭祀系列照片,而缺失的那一张都成为了他们认为小女孩确实在岛上生活过的重要线索;三是两人都曾在岛上的学校里调查,新版与原版在这一段上的处理几乎一摸一样,特别是爱德华在黑板上写小女孩名字那个镜头,与原片相比连机位都没有换。同样,两人也都在教室里发现了那张空着的课桌椅,而且两人都走了过去,只不过当豪威走过去后,他发现旁边的小女孩将一只甲虫用绳子栓在了课桌抽屉里,而爱德华掀开桌盖却被一只飞起的乌鸦惊了个半死。从一惊一乍的感官刺激来说,新版显然要强些,但当你发现这是导演的恶作剧后,却留不下半点印象。而原版中那只围着钉子盲目绕圈的甲虫,却巧妙的隐喻了正陷入圈套、盲目调查的豪威,构思巧妙,堪称象征蒙太奇的点睛之笔。

TOP

性别错位
      原版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夏岛”(Summerisle)的地方,在新版中改称“夏屿”(Summersisle),但词义并没有变。从命名来看,这个岛屿似乎应该阳光灿烂,物产丰富,这一点在两部影片里都从人物对白中得到了印证。只不过原版影片为了抢档期,被迫在冬季开机,寒风萧萧的景象虽然与剧本原意不符,但也歪打正着的增加了恐怖、诡异的气氛,而新版影片“修正”了这一错误,反而削弱了外部环境的表现力。

      在原版影片中,岛上居民信奉的是一种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的自然崇拜,类似于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当然,在基督徒看来,不信上帝、没有教堂和牧师是绝对不可想象的,这样的信仰无异于对撒旦的崇拜,但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此种信仰确实广泛存在过,几乎每个民族在蒙昧时期都有过这种泛灵崇拜的历史,在原版影片中将其称之为“太阳教”。这种太阳教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动物的模仿,因而原版影片中一再出现了野兔的形象。在莫里森太太的商店里,在小女孩的绘图本上,在岛上古老的壁画中,在领主的卧室里……甚至在豪威挖开小女孩的坟墓后,里面都只是一只野兔的尸体。这种疯狂的动物崇拜在影片的末尾就演化成了人们戴上动物面具的狂欢,从情理上讲也是顺理成章。此外,太阳教还保留着原始的性力崇拜,岛上的居民经常将孕妇状的陶俑摆在醒目处,而且在月圆之夜公开野合,并由十几个裸女在露天场合举行祭祀仪式。在我们这些“文明”人看来,这些举动似乎有些不可理喻,但这的确也是人类原始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看过《达·芬奇密码》的朋友对此都不会陌生。
      而新版影片却放弃了对这种原始宗教的描述,而是将其泛泛的呈现为某种“异教”。新版中的“异教”并没有一目了然的明显教义,基本上就是血腥、残忍和莫名其妙的古怪仪式的综合体。因此,当爱德华第一次登上小岛时,他就看到了居民们拿着一个鲜血淋漓的口袋,而这也预示了他的最终结局。原版中的野兔在新版中也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时不时出现的一个人形玩偶,甚至当爱德华挖开小女孩的坟墓后,里面也是这个玩偶。我估计这是借鉴了《鬼娃新娘》的桥段,在美国民间也一直有邪灵玩偶的传说,此种改编也更能适合美国观众的欣赏口味。

      新版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暗示了一个母系社会的存在。原版中小岛上主要的人物都是男性,领主也是男性,女性更多的只是作为祭祀的物品存在,而新版则把领主换成了女性,岛上的主要产业也从农业变成了蜜蜂养殖。女领主拥有岛上的所有养蜂产业,而且全由岛上的女性来料理,男性们绝少抛头露面而且一般缄口不语,即使当爱德华愤怒跑到酒吧里大声质问时,他们也是低下头一言不发,这与原版中豪威一上岸就迎上来一群热情老头来可谓是天壤之别。新版中还多次出现了蜜蜂窝这一形象,当爱德华被蜜蜂追赶时,摄影机来了个大全景俯拍,岛上的草地也被犁成了六边形的蜜蜂窝形状。众所周知,蜜蜂是由蜂后统治的社会性动物,这明显是暗示着岛上的母系女权社会。
      女领主的女儿哈妮则是新版影片增加的一个人物,她与爱德华曾经有过一段恋情,也是她写信请来了爱德华替她寻找失踪的女儿。哈妮的名字(Honey)似乎预示着她与爱德华曾有过一段美好的往事,她总是一袭连衣裙出现,而且往往赤足,有点像圣女的模样。哈妮是爱德华在岛上唯一的朋友,只有她会主动的来帮助爱德华。当爱德华被困在墓园的水牢中时,也是哈妮及时出现挽救了他。而在原版中并没有这段动作戏,当豪威来到墓地时,他只是看到了满眼的非基督符号和石棺上坐着一位哺乳的少妇,少妇手中还托着一枚鸡蛋,希望能得到点施舍——这种对女性的虐待和异教氛围让豪威浑身难受,他走到石棺前愤怒的用木条镶嵌成一个十字架,放在了棺盖上……坦率的说,原版的处理在艺术上显然要成熟得多。不过哈妮的塑造总体上来说还是成功的,她的出现一方面使得爱德华来小岛的情节逻辑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了新版中作为异教领袖的女性形象:领主-哈妮-小女孩伍德沃德,三位女性正是老中青三代人一脉相承,领导着岛上的异教“事业”。

TOP

焚天烈焰
      影片的英文原名The Wicker Man直译过来就是“柳条人”的意思,意指影片末尾那个用柳条编织的、高达十余米的人形祭祀物。当豪威和爱德华被扔进柳条人、跟猪羊一起被焚烧的时候,既是整部影片的高潮,也是全片最经典的段落。在我的印象中,影史上像这样的焚烧场景并不多见,出了战争、灾难片以外,也就是塔可夫斯基的《乡愁》中多米尼克有这样一个在罗马广场自焚的表演,而比起《柳条人》来,《乡愁》的场面要小得多。

      两位男主角都无助的在柳条人中哀嚎,但他们作为牺牲品被活活烧死的命运无法改变。实际上,豪威和爱德华同时象征着两种力量:一是主流的宗教信仰,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对上帝的信奉无可动摇,这一点在豪威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另一种则是外来的暴力,警察是国家暴力工具的一种,但在小岛上,他们就像是待宰的羔羊,不仅无法履行使命,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保护不了。
      在原版中,豪威身着白袍,双手被缚,被人牵引着一步步的送进了柳条人,然后众人将其点燃,其间还有领主带领居民同唱异教赞美诗的情节,整个段落一共用了六分钟,节奏平缓,全景镜头较多,宗教意味浓烈;新版中则是爱德华拿着手枪意图反抗,却被众人一顿胖揍后塞入麻布口袋,然后打断手脚扔入了柳条人焚烧,全段落一共才三分钟左右,镜头剪切频繁,节奏快捷。说老实话,新版的处理我个人认为很失败,与原版比起来简直像是黑社会仇杀,原有的宗教氛围荡然无存。此外,原版影片中的配乐大多采用黑暗民谣,辅之以木吉它和风笛的伴奏,而在原片中则是电子乐和重金属大行其道,相较而言,显然是前者更有宗教气质。

      在原版中,人们最终摘下了面具,举行邪恶的祭祀仪式;在新版中,人们有的戴着面具,有的则在脸上涂着奇形怪状的油彩。例如女领主就在脸上涂了一半的青色,跟《勇敢的心》里梅尔·吉布森打扮得一个样。我真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向苏格兰人致敬?不过原版中在影片开头确实有一段话,感谢为了影片拍摄提供便利的苏格兰小岛上的信仰非主流教派的居民们。看来,《柳条人》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其实在美国大陆,也有许多摩门教徒过着与世隔绝的十八世纪式的生活,其实翻拍版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将场景转换一下,不知为什么导演拉·布特死抱住那个小岛不放。
      值得玩味的是,新版中扔下火把烧死爱德华的,正是他苦苦寻找的小姑娘。在影片最后,哈妮带着岛上的女性再次来到大陆勾引年轻男性,无知的男人们欣喜异常,还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恐怖命运……
刊载于《看电影·午夜场》06年11月

TOP

返回列表